【医疗器械科普】——矫形器 每天认识一种医疗器械(第31篇)
矫形器又称为支具,主要用于人体躯干、四肢等部位,是可代偿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结构或功能特性的体外支撑装置。矫形器可以稳定、预防和纠正畸形,提高和补偿功能,能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要,提高生活质量,主要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、神经系统疾病、神经肌肉麻痹等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。
随着各项康复医学技术的发展,以及人们对骨骼、肌肉、神经系统等生理结构及病变的深入研究,康复工程学得到了迅速发展,并分支出专门研究矫形器原理、制作、装置及工艺技术的学科——矫形器学。
根据《医疗器械分类目录》,分类编码为19-04-01,管理类别为II类。
产品描述:通常由高分子材料、织物、金属等材料制成。穿戴于头部、躯干或四肢体表,用于矫正或预防畸形。
预期用途:用于对人体躯干、四肢、头部等部位的矫正、辅助治疗。
品名举例:耳廓矫形器、上肢矫形器、下肢矫形器、脊柱矫形器
管理类别:Ⅱ
免临床评价:19-04-01 矫形器 通常由高分子材料、织物、金属等材料制成。穿戴于头部、躯干或四肢体表,用于矫正或预防畸形。
按应用部位分类:
脊柱矫形器:脊柱侧弯矫正支具(如波士顿支具)、腰椎固定带
上肢矫形器 :腕关节固定支具、肘关节功能矫正器
下肢矫形器 : 膝关节矫形固定器、踝关节免荷支具
口腔矫形器:固定托槽矫治器(金属/陶瓷)、无托槽隐形矫治器
按功能类型分类:
固定式矫形器 :硬质材料(如树脂、金属)制成,用于术后固定或严重畸形矫正(如固定式髋矫形器)
矫正式矫形器:动态施力装置,如牙齿弓丝矫治器、可调膝关节轴线矫正器;
功能式矫形器:轻量化软支具(如丙纶材质),允许有限活动,兼具支撑与康复训练功能。
1.稳定与支持:限制异常活动,恢复关节稳定性及承重能力;
2.矫正畸形:调整骨骼/关节异常形态(如脊柱侧弯、O型腿);
3.保护与免负荷:减轻病变部位压力(如下肢关节免荷矫形器);
4.功能代偿:通过弹性装置(如弹簧)辅助运动能力缺失的肢体。
1、测量
对功能障碍者所配置矫形器部位的尺寸进行测量,包括肢体长度、围长、关节活动范围、畸形的角度等。
2、取型
通过测量之后,结合肢体形态与轮廓、骨的标志、皮纹等在纸上绘出样式,必要时用石膏取模。
3、制作
按照处方要求,选择适合的材料和配件,然后,根据体位和治疗目的塑形和组装,让患者试戴。
4、修改
经试穿后,除去不合适的部分或增加需要的部分,力图在符合处方要求的基础上,使患者穿着舒适、方便。
5、穿戴
修改好的矫形器交给患者正式穿戴,此时,应认真向患者讲明矫形器的使用方法、穿戴时间、出现问题(发红、疼痛、压疮、皮肤破损等)时的处理方法。
6、随访
定期检验矫形器使用的效果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,必要时给与修改和更新。
1.申报产品认证基本知识与法规,标准,流程咨询与培训。
2.申报产品准入国产品标准梳理与检测机构评估,筛选服务。
3.申报产品准入认证产品技术文档撰写辅导、产品测试、认证全套方案服务。
4.申报产品准入国注册代理人服务。
5.申报产品风险分析、临床评价、灭菌、软件周期、可用性等专案文档撰写辅导服务。
6.申报产品药监局,审批机构,监管机构,认证机构申报与审评沟通服务。
7.申报产品企业出海研学活动服务。
8.申报产品国际准入认证定制外包服务。
9.申报产品市场资源对接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