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医械知识】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管理制度
为加强医疗器械经营过程中不合格品的管理,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,保障公众健康,特制定本制度。
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采购、验收、储存、销售、退换货等环节中涉及的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管理。
不合格品:指在进货查验、储存、销售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国家医疗器械标准、企业标准和法规要求的产品。
销售部:负责协助处理客户反馈的不合格品问题。
质量部:负责不合格品的确认、标识、记录、跟踪及处理结果的审核,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有效控制。
采购部:负责与供应商沟通,对进货验收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退换货处理。
仓储部: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存放,防止与合格品混淆。
1. 不合格品的识别与判定
1.1质量部在验收、库存检查、销售反馈等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,应立即进行标识并隔离存放。
1.2对于疑似不合格品,质量部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定,判定其是否属于不合格品。
1.3 进货查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,验收人员应及时通知销售部与供货单位联系退货事宜。
1.4 在库储存环节发现并确认医疗器械不合格时,应立即移至不合格品区,停止销售。对在库储存中发现并经复查确认的不合格同一批号(出厂日期)销出的医疗器械,应立即通知购货单位停止销售使用,尽快追回,等待处理。
2. 不合格品的存放和处理
2.1对于判定为不合格品的产品,应暂存于不合格品区,悬挂红色不合格标记牌。
2.2质量部应出具《不合格品处理通知单》,明确处理意见。
2.3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退货、换货、销毁、降级使用等。具体处理方式应根据产品性质、不合格程度及客户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。
3. 不合格品的跟踪与验证
3.1质量部应对不合格品进行跟踪管理,确保处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。
3.2处理完成后,质量部应对处理效果进行验证,确保不合格品已得到有效控制。
4. 不合格品的记录与报告
4.1质量部应建立不合格品处理记录,详细记录不合格品的信息,包括产品名称、批次、数量、不合格事项、处理方式等。
4.2对于重大不合格事件,质量管理部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,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向监管部门报告。
1.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,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监督执行。
2. 本制度的修订和废止按照相关规定执行。
QR-ZD-55 《不合格品处理通知单》
QR-ZD-56 《不合格品处理记录》
QR-ZD-57 《不合格品销毁记录》
注:内容来源于网络
【声明:向原作者致敬。本文内容为转载,推送仅为知识分享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私信我们!我们将立即处理,以保障各方权益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