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中心

【医械知识】体外诊断仪器有效期延长的合规路径解析

      体外诊断仪器作为医疗检测体系的核心设备,其性能稳定性直接关系临床诊断的可靠性。在日常使用中,仪器使用期限的设定基于严格验证数据,但面对实际运营需求,部分机构可能产生延长有效期的诉求。这种特殊需求是否触发医疗器械注册变更程序?现行法规体系已对此作出明确指引,既保障设备使用的安全性,又避免不必要的行政流程。

01

法规豁免条款的适用条件

      根据《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》第四十七条,当仅涉及说明书标注的有效期延长,且未对产品技术要求、生产工艺、适用范围等核心要素进行调整时,企业无需申请变更注册。这项豁免条款的确立,体现了监管部门对"实质变更"与"形式变更"的科学区分,既维护了注册审批的严肃性,又减少了企业的合规成本。

02

稳定性研究的验证要求

      企业需开展完整的实时稳定性研究,至少覆盖拟延长的时间周期。研究方案应包括:定期性能检测(精密度、准确度等核心指标)、关键部件寿命测试、环境适应性验证(温度、湿度等存储条件)。对于采用加速老化试验的企业,需严格遵循YY/T 0681标准,建立与实时老化数据的有效关联模型。

03

备案流程实施规范

      完成验证研究后,企业需通过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系统提交以下材料:修订后的产品说明书(变更部分需高亮标注)、完整的稳定性研究报告、风险管理文件更新记录、质量体系相关文件。省级药监部门将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审核,经公示后生效。

04

监管重点与责任划分

      药监部门将重点审查三方面内容:验证数据与延长期限的匹配性、测试项目的完整性、环境模拟条件的合理性。值得注意的是,备案制虽简化了程序,但企业仍需对产品质量终身负责。若发现为延长有效期而缩减必要检测项目,将面临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第八十三条的行政处罚。

05

行业实践启示

      企业在执行有效期延长决策时,建议建立三维评估机制:技术维度需确保检测指标覆盖所有关键性能参数;管理维度应完善变更控制程序,留存完整的验证记录;法律维度要定期跟踪法规动态,特别是近期发布的《医疗器械附条件批准上市指导原则》对稳定性研究提出的新要求。

06

延伸知识

      在稳定性验证中,加速老化试验的数学模型选择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。常用的Arrhenius方程适用于温度敏感型产品,其活化能取值需通过至少三个温度点的对比试验确定。对于含有光学元件的诊断设备,还需考虑光老化因素的叠加效应。部分企业采用Q10系数法时,需注意该方法仅适用于特定材料体系,且要求存储温度波动范围不超过±2℃。这些技术细节的规范操作,是确保有效期延长科学合理的重要保障。

注:内容来源于网络

【声明:向原作者致敬。本文内容为转载,推送仅为知识分享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私信我们!我们将立即处理,以保障各方权益。】


上一篇:【技术答凝】器审中心发布7项医械技术答疑   下一篇:【活动回顾】江西医家人赴粤考察交流 共筑医药健康合作新篇章
咨询热线: 13699556075  4007 788 690